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

油畫歷史起源


  油畫(an oil painting;a painti山水畫ng in oils)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(亞麻仁油、罌粟油、核桃油等)調和顏料,在畫布亞麻布,紙板或木板上進行制作的一個畫種。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干性的亞麻仁油等。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,當畫面干燥後,能長期保持光澤。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像,色彩豐富,立體質感強。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。

  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蛋彩畫,後經尼德蘭畫家揚•凡•艾克(Jan Van Eyck),(1385年-1441年) 對繪畫材料等加以改良後發揚光大。後人因揚•凡•艾克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的獨特貢獻,譽其為“油畫之父”。近代油畫多用亞油畫麻子油調和顏料,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畫,因為油畫顏料干後不變色,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肮髒,畫家可以畫出豐富、逼真的色彩。

  油畫顏料不透明,覆蓋力強,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,逐層覆蓋,使繪畫產生立體感。

  油畫逐漸成為西方繪畫史中的主體繪畫方式,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。隨著時間的發展油畫逐漸生活化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《蒙娜麗莎》表現的一個普通婦女並廣為流傳。19世紀後期,由於科技發展,許多新材料應用於油畫領域,如丙烯顏料,油漆等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